耳機線控是對于那些還支持3.5mm手機和部分播放器非常重要的部件,別看這個東西沒啥技術含量,但真要是到沒有它的時候,確實很難受。依稀記得當初在Android手機還能ROOT的時代,可以通過某些操作將手機的音量鍵設置長按切歌,非常方便,但是后來逐漸地就無法使用這個功能了,所以耳機線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
耳機線控到底有什么用?在我看來有兩個核心:其一是接打電話、通話,其二就是切歌/音量調整。
其實大部分耳機線控也都只具備上述功能。
REECHO GY-08的單鍵線控
由于Android平臺和iOS平臺對于線控的定義以及目前存在國標、美標兩種線控線序標準的情況下,帶有線控的耳機仍然存在著兼容性的風險。好在當下大部分智能手機是支持自動識別耳機線序標準的,所以你會發現近兩年來很少能見到智能手機不兼容線控的情況發生,但是iOS和Android平臺對于線控的互不兼容仍然是存在的。
就REECHO GY-08的線控來說,仍然是比較傳統的“單鍵”形式,單鍵形式的線控可以支持切歌、接打電話的基本功能,但是無法進行音量操作。但是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剛需仍然是我前面說的那兩種。
然而這玩意兒沒有耳機孔
那么既然鋪墊完了,講完了耳機線控的重要性,就回歸到問題的本質:
耳機線控的存在,會不會影響耳機的音質?
當然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分別對不同款式、類型的耳機線控有一定簡單的認知,因為結構越復雜、功能越多的線控,也越容易出問題。但毫無疑問的是,耳機的線控在市場、廠商、實驗室、用戶等多個角度的層次上已經進行了千萬次的實驗,絕大多數質量合格的耳機不會因為有沒有線控而影響音質。
AKG N5005耳機的線控器
一般來說,常見的耳機線控必須要具備一個按鈕+一個通話MIC。也有一部分的耳機會根據手機相同不同進行匹配性地設計音量鍵、系統切換鍵等額外功能按鍵,功能的加多無疑線路板上會加入更多的原件和布線,這樣一來是否會對信號產生額外干擾?是否會影響線材本身的通信性能?這個是需要在設計線控的時候去考慮的。
線控對于音質理論上是會有影響的,嚴格的來說,就是會對信號傳輸質量產生影響。
而影響主要是在于抗干擾性以及線材的內阻系數這兩方面。
首先來說抗干擾性,我們知道,耳機線通常以絞和形式纏繞,這樣的好處在于把兩根絕緣的銅導線按一定密度互相絞在一起,每一根導線在傳輸中輻射出來的電波會被另一根線上發出的電波抵消,有效降低信號干擾的程度。
然而線控器本身需要PCB板承載相關功能原件,這樣一來必然無法在PCB板上進行絞和繞線,從而就會帶來信號干擾的情況,當然由于并不是全部線纜都不是絞和形式纏繞,所以僅僅PCB板部分的線材沒有進行絞和纏繞,即使存在信號干擾的情況,也不會達到被人耳察覺的可能。當然這種情況僅僅只限于有線耳機,藍牙耳機仍然需要考慮抗干擾性。
常見的線控PCB板樣式
然后我們再說說內阻系數的問題:我們知道,很多發燒友老生常談的線材對耳機音質影響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和耳機線的內阻系數有關。我們稱之為線材的“AWG數”。
線材AWG數對應的導通阻抗值
通過這個系數就可以計算出線材的導通阻抗有多少,計算公式我在下面列出:
所以如果我們要計算一條線材的導通阻抗值,可以先看一下線皮上所印的AWG數,比如我們要分析一條AWG數為28(28AWG)的導通阻抗值為0.032,那么一條1.5m的耳機線的導通阻抗值就可以這樣計算:
為了追求信號傳輸的完整性,就需要內阻相對更低的線材來保證型號的傳輸穩定、無損。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帶來一塊線路PCB板,PCB板的內阻和線材的內阻不匹配的話,就會造成左右聲道型號傳輸的信息量產生區別,如果區別很大的話,將會被反映在頻響曲線的聲道差上。帶來的直觀感受最常見的就是偏音。
GB/T14471-2013中對耳機的聲道差最低的限額為3dB,如果小于這個數是很難被人耳所察覺的,所以我們REECHO的產品也會要求產品的聲道差小于2dB,高端產品則要求小于1dB,就是要避免類似的問題。
REECHO GY-07(帶線控)的頻響曲線,左右聲道差小于2dB
所以如果耳機在設計線控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阻值的問題,那么的確是會影響音質,并且可能會是比較明顯的,這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質量問題了。
此外我還說過這些問題要取決于耳機線控版的設計是否復雜,所以在設計線控的時候會有一種比較討巧的方式去做,即除MIC、按鍵以外,用于傳輸聲音信號的線纜不焊接到PCB板上,這種方式一般只適用于單鍵線控的耳機,但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內阻不同帶來的頻響差的問題。
標簽:注塑線控耳機外殼